行政干预“互联网+”或致“互联网-”

2015年 / 03月10日

如果通过行政手段“+”上去,其实不是真正的“互联网+”,很可能导致“互联网-”。

    大部分人都是用着工业2.0的思维,还没有经历3.0,就去想4 .0的事情。

    无论一个多小的现象,有多个来源的数据去验证它时,就是大数据;反之,如果仅来自单一渠道,无论数据的数量多大,也只是小数据。

    南都讯 记者涂峰 “互联网+”、“工业4.0”以及“DT时代”等,这些略显时髦的概念,却日益成为中国当下经济社会中最火热的词汇。近日,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,创业管理服务机构飞马旅创始人、CEO袁岳做客由南方都市报主办的南都公众论坛,解读这些概念背后的具体价值,并结合他个人理解,谈及对产业发展的担忧。

    “互联网+”要尊重市场选择

    全国两会上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。一时间,“互联网+”概念骤然升温。

    袁岳认为,概念中“互联网+”的价值在于,当今各行各业都要高度信息化,高度移动互联网化,这就是未来的产业方向。

    他也担忧,由于政策的风向与人为的因素,在未来,全国各地打着“互联网+”名头的项目会一哄而上,造成政策的负面作用。比如,在没有“政策保护”下,一般企业在市场环境中会优胜劣汰,但进入“互联网+”中心后,可能会被“保护”起来,不让其倒下,“一旦有企业倒下,可能被视作当地工作没有做好。”如果这样,保护性政策会导致一批不死不活的“僵尸企业”,有悖于“快生、快长、快死”的互联网企业特点。

    企业实施“互联网+”的计划中,袁岳列入若干企业的例子。他说,海尔公司是通过内部组织调整,实现“互联网+”;美的公司是通过借助外部技术,如与小米合作等方式,实现“互联网+”;格力公司则是通过坚持自身优势,通过技术研发,实现“互联网+”。

    “这些都是企业在‘互联网+’时代下市场化的自身选择,并不是在某些政府部门统一安排下的结果。”他说。

    袁岳强调,如果通过行政手段“+”上去,其实不是真正的“互联网+”,很可能导致“互联网-”。

    当下工业4 .0基础不成熟

    如何看待目前中国市场上热度很高的“工业4.0”概念,袁岳冷静地提醒道,“大部分人都是用着工业2.0的思维,还没有经历3.0,就去想4.0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什么是从工业1.0升级到4.0呢?袁岳通俗表示,工业1.0,相当于温州地区小作坊;工业2.0,相当于规模化的工厂生产;工业3.0,类似目前小米公司的模式,通过与消费者充分交互,来完成产品设计,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要。

    “工业3.0关键在于重视消费者,生产环节仍停留在2.0。”他解释,进入工业3.0后,企业就会发现生产环节太长,无法满足互联网“短平快”的要求。工业4.0时代下,可以解决生产环节和制模环节的在线化、交互化,即商业全流程的互联网化。

    袁岳分析,目前,中国市场上共有2200多万个品类的产品,能满足工业3.0要求的产品不到50个,但全国上下却都在讲工业4.0。

    “这就好比连幼儿园还没有读完,就开始讨论研一的课程。”他说,如果没有工业3.0的基础,建工业4 .0就是“空中楼阁”,不通过与消费者充分地交互,无法精准地反映市场需求,根本谈不上“工业4.0”。

    袁岳举了一个通俗例子,好比市场只有一个制造飞机发动机的厂家,但其他的全是一帮开拖拉机的。“把飞机发动机放在拖拉机上,能飞吗?”他反问。

    决策与执行都应基于数据

    “现在我们投哪家公司,首先会说,拿数据说话!”袁岳说,在D T(D ataT echnology)时代,各种政府的管理决策和企业的商业决策都应基于数据。

    大数据在当下已是一个非常时髦的概念,但袁岳认为,很少人谈到为什么要用大数据。

    他解释,无论一个多小的现象,有多个来源的数据去验证它时,就是大数据;反之,如果仅来自单一渠道,无论数据的数量多大,也只是小数据。

    袁岳表示,D T时代中,对社会认知的深入性、精准度,要依靠更加细致、更加多面的数据调查。数据就是提高政府、企业以及个人决策的精准性和执行的高效率。